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谢赐庆成宴具后合请建储毕婚用汉甫司寇 明 · 温纯
七言律诗 押寒韵
入趋枫陛自郊坛,咫尺天威欲报难。
推食幸从今醢署,伏蒲岂学汉师丹
龙颜日为前星霁,燕翼春将少海团。
况有雎鸠相对喜,关关水际傍金銮。
奏论执政尊崇濮王邪议治平三年正月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四七、《范忠宣公奏议》卷上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六
臣伏见执政首开邪议,妄引经證,以枉道悦人主,以近利负先帝,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,将陷陛下于过奉之议。
朝论骇闻,天下失望,政典之所不赦,人臣之所共弃!
臣地居言职,势不嘿全。
请尚方之剑,虽古人所难;
举有国之刑,典章犹在。
且议既不合,理难并立。
师丹之说行,则董宏坐其罪;
董宏之论胜,则师丹废于家。
臣等言不足用,愿从窜谪,上不辜陛下之任使,下不废朝廷之职业,臣等之志足矣。
窃以自古人君之御天下,末尝不以人心为本,得之则中才可以免危乱,失之则贤智不能保治安,故曰「民犹水也,可以载舟,可以覆舟」。
人心之得失,可不慎哉!
岂有身备大臣,与国同体,希合上意,内营己私?
移过于人君,失望于天下,为臣之恶,莫重于斯!
伏惟陛下绍膺大统,称尊御极,生育之恩,礼宜追厚,然当俟先帝祥禫之既毕,陛下德泽之已行,然后讲求典礼,褒从本亲。
仁宗虞主始祔,陵土未乾,而遽开越礼之言,欲遵衰世之迹,致陛下外失四海臣庶之心,内违左右卿士之议。
陛下自临御以来,厉精为治。
遇灾而惧,则有周宣之风;
至诚感神,则蹈虞舜之德。
至于徽称所加。
却而不受,皆前代难行之节,治朝可纪之政,推而行之,和气可致。
然而中外人情嚣然不安者,良由邪说震惊,大议未定,今不正濮王之礼,则无以慰群心;
不罪首恶之臣,则无以清朝政。
伏望圣慈早出臣前后章奏,付外施行。
薛况罪议 西汉 · 御史中丞众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六
朝臣,父故宰相,再封列侯,不相敕丞化,而骨肉相疑,疑咸受修言,以谤毁宣。
咸所言皆宣行迹,众人所共见,公家所宜闻。
知咸给事中,恐为司隶举奉宣,而公令明等迫切宫阙,要遮创戮近臣于大道人众中,欲以鬲塞聪明,杜绝论议之端。
桀黠无所畏忌,万众欢哗,流闻四方,不与凡民忿怒争斗者同。
臣闻敬近臣,为近主也。
礼,下公门,式路马,君畜产且犹敬之,《春秋》之义,意恶功遂,不免于诛,上浸之源,不可长也。
首为恶,明手伤人(今本脱「人」字,从《汉纪》补。案颜注亦有。),功意俱恶,皆大不敬。
明当以重论,及皆弃市(《汉书·薛宣传》:弟修为临菑。宣迎后母,修不遣。哀帝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,毁子况右曹侍郎,赇客杨明,遮斫宫门外,断鼻唇,身入创。事下有司,御史中丞众等奏云云,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中丞议是。)
徙南北郊议 西汉 · 王商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三
礼记曰:「燔柴于太坛,祭天也;
瘗埋于大折,祭地也」。
兆于南郊,所以定天位也。
祭地于大折,在北郊,就阴位也。
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。
《书》曰:「越三日丁巳,用牲于郊,牛二」。
周公加牲,告徙新邑,定郊礼于雒。
明王圣主,事天明,事地察。
天地明察,神明章矣。
天地以王者为主,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。
长安,圣主之居,皇天所观视也。
甘泉、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,宜徙就正阳大阴之处。
违俗复古,循圣制,定天位,如礼便(《汉书·郊祀志》下:成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,南北郊宜可徙置长安,愿与群臣议定。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云云。)
师丹义阳侯元始五年 西汉 · 元王皇后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一
夫褒有德,赏有功,先圣之制,百王不易之道也。
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,甚悖义礼。
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,不顾患难,执忠节,据圣法,分明尊卑之制,确然有柱石之固,临大节而不可夺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
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,而功赏未加,殆缪乎先赏后罚之义,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。
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义阳侯(《汉书·师丹传》)
上哀帝书请上傅太后及丁姬尊号 西汉 · 董宏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六
秦庄襄王母本夏氏,而为华阳夫人所子。
及即位后,俱称太后
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(《汉书·师丹传》)
条奏限名田奴婢 西汉 · 孔光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三
诸王、列侯得名田国中。
列侯在长安,及公主名田县道,关内侯、吏民名田,皆无得过三十顷。
诸侯王奴婢二百人,列侯、公主百人,关内侯、吏民三十人。
年六十以上,十岁以下,不在数中。
贾人皆不得、名田为吏(《食货志》此下有「期尽三年」一句。)
犯者以律论,诸名田畜奴婢过品,皆没入县官(《汉书·哀纪》:绥和二年六月,有司条奏。又见《食货志》上: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,天子下其议,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,寝不行。)
奏谏复留傅迁 西汉 · 孔光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三
诏书「侍中驸马都尉迁巧佞无义,漏泄不忠,国之贼也,免归故郡」。
复有诏止。
天下疑惑,无所取信,亏损圣德,诚不小愆。
陛下以灾异连见,避正殿,见群臣,思求其故,至今未有所改。
臣请归迁故郡,以销奸党,应天戒(《汉书·孔光传》: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,尤倾邪。上免官遣归故郡,傅太后怒,上不得己,复留迁。大司空师丹奏言云云,卒不得遣,复为侍中。胁于傅太后,皆此类也。)
上书理刘辅 西汉 · 辛庆忌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三
臣闻明主垂宽容之听,崇谏争之官,广开忠直之路,不罪狂狷之言,然后百僚在位,竭忠尽谋,不惧后患,朝廷无谄谀之士,元首无失道之愆。
窃见谏大夫刘辅,前以县令求见,擢为谏大夫,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,当圣心者,故得拔至于此。
旬日之间,收下秘狱。
臣等愚,以为幸得托公族之亲,在谏臣之列,新从下土来,未知朝廷体,独触忌讳,不足深过。
小罪宜隐忍而已,如有大恶,宜暴治理官,与众共之。
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孔子临河而还。
今天心未豫,灾异屡降,水旱叠臻,方当隆宽广问,褒直尽下之时也。
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,震惊群下,失忠直心。
假令不坐直言,所坐不著,天下不可户晓
同姓近臣本以言显,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齿囚于掖庭狱。
公卿以下,见陛下进用亟,而折伤之暴,人有惧心,精锐销耎,莫敢尽节正言,非所以昭有虞之听,广德美之风也。
臣等窃深伤之,唯陛下留神省察(《汉书·刘辅传》:成帝欲立赵婕妤皇后上书,系掖庭秘狱。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、禄大夫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。)
上书理师丹 西汉 · 申咸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
经行无比,自近世大臣,能若丹者少。
发愤懑,奏封事,不及深思远虑,使主簿书,漏泄之过不在
以此贬黜,恐不厌众心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廷尉大不敬,事未决。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。)
上书追劾翟方进 西汉 · 杜业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一
方进本与长深结厚,更相称荐,长陷大恶,独得不坐,苟欲障塞前过,不为陛下广持平例,又无恐惧之心,反因时信其邪辟,报睚眦怨。
故事,大逆朋友坐免官,无归故郡者,今坐长者归故郡,已深一等;
红阳侯立坐子受长货赂故就国耳,非大逆也,而方进复奏党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宏、故少府陈咸,皆免官,归故郡。
刑罚无平,在方进之笔端,众庶莫不疑惑,皆言孙宏不与红阳侯相爱。
宏前为中丞时,方进御史大夫,举掾隆可侍御史,宏奏隆前奉使欺谩,不宜执法近侍,方进以此怨宏。
方进京兆尹时,陈咸少府,在九卿高第,陛下所自知也。
方进素与司直师丹相善,临御史大夫缺,使为奸利,请案验,卒不能有所得,而方进果自得御史大夫
丞相,即时诋欺,奏免,复因红阳侯事归故郡。
众人皆言国家假方进太甚
师丹行能无异,及光禄勋许商被病残人,皆但以附从方进,常获尊官。
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,为国求福,几获大利。
幸赖陛下至明,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,卒得其奸,皆坐死。
假令知而白之,此诬罔罪也;
不知而白之,是背经术惑左道也:二者皆在大辟,重于朱博、孙宏、陈所坐。
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,欲以熏轑天下。
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
威权泰盛而不忠信,非所以安国家也。
今闻方进卒病死,不以尉示天下,反复赏赐厚葬,惟陛下深思往事,以戒来今(《汉书·杜周附传》:丞相方进薨,业上书言。)
奏免师丹爵邑 西汉 · 朱博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七
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,而为所劾奏,免为庶人。
时天下衰粗,委政于
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说,抑贬尊号,亏损孝道,不忠莫大焉。
陛下圣仁,昭然定尊号,宏以忠孝复封高昌侯恶逆暴著,虽蒙赦令,不宜有爵邑,请免为庶人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博迁为丞相,复与御史大夫赵玄奏言。)
奏尊傅太后丁后 西汉 · 冷褒段犹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六
定陶皇太后、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,车马衣服宜皆称王之意,置吏二千石以下,各供厥职,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(《汉书·师丹传》)
策免师丹建平初 西汉 · 汉哀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九
三公者,朕之腹心也,辅善相过,匡率百僚,和合天下者也。
朕既不明,委政于公,间者阴阳不调,寒暑失常,变异娄臻,山崩地震,河决泉涌,流杀人民,百姓流连,无所归心,司空之职尤废焉。
君在位出入三年,未闻忠言嘉谋,而反有朋党相进不公之名。
乃者以挺力田议改币章示君,君内为朕建可改不疑,以君之言,博考朝臣,乃希众雷同,外以为不便,令观听者归非于朕。
朕隐忍不宣,为君受衍。
朕疾夫比周之徒,虚伪坏化,浸以成俗,故屡以书饬君,几君省过求己,而反不受,退有后言。
及君奏封事,传于道路,布闻朝市,言事者以为大臣不忠,辜陷重辟,获虚采名,谤议匈匈,流于四方?
腹心如此,谓疏者何?
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,将何以率示群下,附亲远方。
朕惟君位尊任重,虑不周密,怀谖迷国,进退违命,反覆异言,甚为君耻之,非所以共承天地,永保国家之意。
以君尝托傅位,未忍考于理,已诏有司赦君勿治。
其上大司空高乐候印绶,罢归(《汉书·师丹传》)
哀帝疏请复师丹邑爵 西汉末 · 唐林
 出处:全汉文 卷六十一
窃见免大司空丹策书,泰深痛切,君子作文,为贤者讳。
丹经为世儒宗,德为国黄耇,亲傅圣躬,位在三公,所坐者微,海内未见其大过,事既已往,免爵太重,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复邑爵,使奉朝请,四方所瞻卬也,唯陛下财览众心,有以尉复师傅之臣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尚书令唐林上疏。)
上书言封丁傅 西汉 · 师丹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古者谅暗不言,听于冢宰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。
前大行尸柩在堂,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,赫然皆贵宠,封舅为阳安侯皇后尊号未定,豫封父为孔乡侯,出侍中王邑、射声校尉王邯等。
诏书比下,变动政事,卒暴无渐。
臣纵不能明陈大义,复曾不能牢让爵位,相随空受封侯,增益陛下之过。
间者郡国多地动,水出流杀人民,日月不明,五星失行,此皆举错失中,号令不定,法度失理,阴阳混浊之应也。
臣伏惟人情,无子,年虽六七十,犹博取而广求。
孝成皇帝深见天命,烛知至德,以壮年克己,立陛下为嗣。
先帝暴弃天下而陛下继体,四海安宁,百姓不惧,此先帝圣德当合天人之功也。
臣闻天威不违颜咫尺,愿陛下深思先帝所以建立陛下之意,且克己躬行,以观群下之从化
天下者,陛下之家也,胏附何患不富贵,不宜仓卒。
先帝不量臣愚,以为太傅,陛下以臣托师傅,故亡功德而备鼎足,封大国,加赐黄金,位为三公,职在左右,不能尽忠补过,而令庶人窃议,灾异数见,此臣之大罪也。
臣不敢言乞骸骨归于海滨,恐嫌于伪。
诚惭负重责,义不得不尽死(《汉书·师丹传》)
建言限民田奴婢 西汉 · 师丹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,然后治乃可平。
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,天下空虚,故务劝农桑,帅以节俭。
民始充实,未有并兼之害,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。
今累世承平,豪富吏民訾数钜万,而贫弱愈困。
盖君子为政,贵因循而重改作,然所以有改者,将以救急也。
亦未可详,宜略为限(《汉书·食货志》: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。)
劾奏董宏 西汉 · 师丹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皇太后至尊之号,天下一统,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,诖误圣朝,非所宜言,大不道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高昌侯董宏上书言,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。事下有司,时左将军大司马王莽共劾奏。)
共皇 西汉 · 师丹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,故尊卑之礼明,则人伦之序正;
人伦之序正,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,人主与万民俱蒙佑福。
尊卑者,所以正天地之位,不可乱也。
定陶共皇太后、共皇后定陶共为号者,母从子、妻从夫之义也。
欲立官置吏,车服与太皇太后并,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。
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,义不得复改。
《礼》:父为士,子为天子,祭以天子,其尸服以士服」。
子亡爵父之义,尊父母也。
为人后者为之子,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,而降其父母期,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。
孝成皇帝圣恩深远,故为共王立后,奉承祭祀,令共皇长为一国太祖,万世不毁,恩义已备。
陛下既继体先帝,持重大宗,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,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,入其庙。
今欲立庙于京师,而使臣下祭之,是无主也。
又亲尽当毁,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,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,非所以尊厚共皇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郎中令泠褒、黄门郎段犹等奏言,宜为共皇立庙京师。上复下其议,有司皆以为宜如褒、犹言,议。)
劾奏申咸炔钦 汉 · 阙名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七
、钦幸得以儒官选擢备腹心,上所折中定疑,知丹社稷重臣,议罪处罚,国之所慎,、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,事以暴列,乃复上书妄称誉丹,前后相违,不敬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,以此贬黜,恐不厌众心,尚书劾云云。上贬、钦秩各二等,遂策免。案《百官表》当在建平元年。)